近幾年文物市場空前火熱,對文物收藏和投資需求愈大,已經迎來了全民古董鑒定、拍賣、收藏的時代。很多人把目光從金融證券、房地產轉移到了藝術品收藏投資,其中不乏劉益謙、王健林、張近東(五王醉歸圖卷競得者)等行業巨頭。
市場這么好,一些心懷不軌的人自然坐不住了,各種古玩騙局層出不窮。今天就結合央視上的一則新聞視頻講講“文物鑒定公司月入百萬如何行騙”的。
為首的騙子會先注冊一個某某文物公司,然后會招募幾個同樣具有古玩行業行騙經驗的同伙做部門負責人。這些負責人會選擇那些年紀輕、膽子大、會與人交流的人作為下屬,進行簡單培訓,傳授一些話術技巧。這些員工也知道自己干得事情是騙人的,但為了在短時間內謀取利益,往往會財迷心竅。
一切就緒,開始印制公司圖冊,并潛入一些文玩愛好者論壇,虛假宣傳該公司雄厚的實力和優質的買家資源。于此同時,底下的業務員開始給收藏愛好者打電話,推銷該公司的藝術品拍賣平臺,往往會在短時間內聚攏了很高的人氣。
開始有人上門了,機構派出“鑒定師”開始忽悠,這個瓶子是宋代的,還是南宋官窯!哥們一聽南宋官窯,高興壞了,趕緊問價格。
1538萬的估價,哥們瞬間陶醉,心想自己從地攤上幾千塊淘來的貨可真是撿到大漏了。注意了,這個時候往往是人最沒有判斷力的時候。
鑒定師”這時候會請出自己的領導來給客戶打第二針。
公司副總出來,也是先說一下這個東西怎么怎么好,接著確認“鑒定師”給出的估價。騙子一看時機差不多了,便開始談合同,開始索取高昂的展覽費,鑒定費,備案費,服務費等各項費用。盡管這些費用加起來少則幾千,多則四五萬,但收藏者考慮到自己的藏品能賣出幾十倍的天價,往往對此毫不吝嗇。
翠茵堂專家說:其實像這種低仿品不難分辨,這個吉州盞內貼花外玳瑁紋,施釉到底,看似永和大窯的產品。但就從分辨率模糊的單圖中就能看出不少問題,其一整體看不舒服,線條是有疑問的;其二內外壁工藝結合亂入;其三也是最重要的200元買的完整器怎么能值200萬?至于官窯瓶,簡直就是臆造品??!稍微有些常識就能看出問題,對比南官博的這個瓶子。
收藏古董是好事,可不能貪便宜、愛撿漏呀,小心因小失大!